夜间
我心 良知
    李世超被逮捕時一言不發,在警局的口供否認謀殺男子陳志學,他說案發時他獨自在龍城戲院看九點半那場電影,但無人證。

    可是在命案前一天,有人目睹李世超找到陳志學的辦公室去找他談判,隨後咬牙切齒地出言恫嚇︰“你若不即時離開丘秀峰,我會砍殺你!”

    殺人凶器的確是一把利斧,售貨員記得,由李世超當日下午購得。

    雖無現場目擊證人,檢察官仍然決定起訴李世超謀殺罪名。

    這不過是大都會中芸芸罪案之一,毫無出奇之處。

    李世超本人異常鎮定,或者說神態麻木。

    他父母已不到在,唯一的親人是姊姊李世芬。

    世芬握著弟弟的手。“你放心,我會救你出去。”

    世超本無言,聞言牽動嘴角。“不用了,姊,失去秀峰,我覺得生活已無意義。”

    世超喃喃自語︰“我一生是失敗者,一事無成,功課平平,工作上毫無進展,可是認識秀峰之後,枯燥的生活大大改變,可惜好景不常,陳志學竟奪去了她!”

    世芬說︰“你知道你留不住秀峰這樣的人,她遲早會離你而去。”

    “陳志學是罪魁禍首!”

    李世超額上青筋綻現,握緊拳頭。

    他姊姊站起來。“事不宜遲,我立刻去找謝駿驊大律師。”

    李世芬坐在律師樓的會客室靜靜等候。

    有兩個中年男子走出來,低聲交談。

    世芬耳尖,听到他倆對話。

    “費用如何?”

    “八十萬一堂,約打四堂官司可結束案件。”

    “有無把握?”

    “必勝。”

    兩人隨即匆匆離去。

    秘趨近。“李小姐,請跟我來。”

    律師樓空氣調節稍帶寒意,秘發覺這位衣著樸素的年輕女子有點瑟縮,奇怪,她是什麼人?通常找謝律師的人都不是這個模式。

    可是謝律師本人一早已經打開私人辦公室門親自恭候。

    “李小姐,請進來。”

    他輕輕關上門。

    “妳終于來了。”

    李世芬勇敢地抬起頭。“是,你會遵守承諾嗎?”

    謝駿驊神情慎重。“妳想我為李世超辯護?”

    李世芬清晰地回答︰“正是。”

    “我答允妳。”

    世芬松一口氣。

    謝律師忽然問︰“據妳所知,他是否殺人凶手?”

    世芬一听,十分無禮地嗤一聲笑出來,隨即回答︰“不,他甚至沒有膽量拍殺一只蒼蠅。”

    謝駿驊低頭不語,人如其名,謝駿驊外形英明俊朗,四十余歲年紀,可是身段保養得極好,平時神采飛揚,可是此刻在李世芬面前,表現卻略微拘謹。

    他低聲說︰“妳放心,一切交我手中。”

    李世芬要到這個時候才露出一絲真正笑容。

    謝駿驊又問︰“妳最近生活如何?”

    “為世超的事四出奔波,已辭去文員職。”

    “要是周轉不靈的話--”

    李世芬一口拒絕。“我略有積蓄。”

    謝駿驊頷首。“妳與妳父親都有骨氣。”

    世芬忽出言相逼︰“如果你還記得家父,就該出全力為世超洗月兌罪名。”

    謝駿驊的額角冒出汗來,名貴西裝忽然變得極不舒服,他松了松領帶。

    世芬微微笑。“十六年前,你身為檢察官,在沒有現場人證的情況下,竟說服陪審團,判我父誤殺罪名成立,入獄服刑十二年。”

    謝駿驊不語,只輕輕嘆口氣。

    “現在,世超的情況如出一轍,我拜托你了。”李世芬站起來,深深一鞠躬。“謝先生,救人一命,勝造七級浮屠。”

    她開門離去。

    李世芬一走,辦公室另一邊門打開,有人走進來,吁出一口氣。“她終于來了”。那是謝太太,也是謝駿驊的合伙人。

    “是。”謝律師苦笑。“十六年前,我誤判一個無罪的人有罪,害他在獄中自殺身亡,今日,我有義務幫他兒子洗月兌罪名。”

    “李家冤孽深重,父子均牽連在謀殺案中。”

    這是華人的哲學,意圖解釋人類深不可測的命運。

    謝駿驊說︰“他死後真凶忽然自首,為此事我一直耿耿于懷,不能釋然。”

    謝太太安慰丈夫︰“現在你有機會向自己交代了。”

    謝駿驊頷首。“可是,我好似是我所知道的,唯一對錯誤判斷內疚不已的律師。”

    謝太太苦笑。

    李世超一案因由謝駿驊大律師辯護而引起傳媒廣泛注意,檢察官謝氏指證下潰不成軍,李世超被判無罪,當庭釋放。

    李世超回到家中,詳細閱讀有關案件剪報。

    她姊姊好言相勸︰“學做一門小生意,忘記丘秀峰,從頭開始。”

    李世超哭了。

    電話鈴不住響,電台、電視台與報章雜志均要求訪問。

    李世超作夢都沒想到他會在一夜之間成為名人。

    他抬起頭,同姊姊說︰“那夜,我並沒有去看電影。”

    世芬輕描淡寫地回答︰“我知道。”

    “謝駿驊知道嗎?”

    李世芬肯定地說︰“他是何等樣的人物,他當然知道。”
上一章      目录      下一章